雷军终于赶在2013年的最后一天宣布小米3高通版上市,而此时距9月5日的发布会已隔近4个月之久。 小米董事长 雷军 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笔者在一个月时间内陆续采访了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多家国产手机大佬、手机方案商、以及小米内部员工,信息整理如下: 小米3高通版为何推迟近4个月? 在目前智能手机市场,一款旗舰产品的销售生命周期只有9-12个月,而国内品牌更短,仅为6-9个月。那么雷军为何敢冒4个月的风险,延迟小米3高通版的上市日期?来自产业各方声音如下: 1、高通出货问题 雷军此前公开称"8974AB芯片进度略晚,手机在等待芯片",这个消息在2013年11月之前基本靠谱。从目前供应链回馈,2013年10月份之前,只有三星、索尼、LG等国际厂商获得了骁龙800平台的批量供货,如三星Galaxy Note 3在两个多月时间中出货超过1000万台。而中国厂商只有到了11月份,包括金立、中兴、联想等才开始获得供货。 不过问题是,既然知道高通11月之前无法供货,雷军为何还要提前3个月发布高通版小米3? 2、小米研发能力有限 雷军公开讲演称,小米员工目前不足4000人,其约1500名研发人员分散在手机硬件、米MIUI等软件、小米电视、小米盒子、路由器等不同产品线之中。来自小米原代工方英华达人员的说法:小米目前的研发不足以支撑两款旗舰产品的同时研发,“你要知道,采用两种不同芯片平台,特别是高通平台,其技术增加难度与研制两款新品几乎相当”。 比较明显的例子是,红米手机硬件设计主要由代工方闻泰完成,而小米只负责MIUI的适配工作。 3、高通平台售价高 某年出货量超过3500万台的手机厂商大佬对笔者透露:按照目前国产大厂标准、在3000元级别,高通骁龙800平台的硬件方案成本约占比12%-15%,而对小米来说,如果在英伟达合作上让高通不爽,在2000元的价位占比还会更高。 “因此在11月国产厂商获规模发货之前,小米肯定不会量产高通版小米3,不然肯定卖一台赔一台”。 4、专利授权成本 小米采用英伟达Tegra 4平台生产TD-SCDMA版小米3手机,并不需要向高通支付专利费用。但生产WCDMA或者CDMA版本小米3手机,每台将为此支付售价3.5%-5%的专利授权费用。 以小米3每台净利不足300元计算,仅此项新增成本就将吞噬掉小米近1/3的净利。 5、分担供应链风险 小米作为新生手机公司,在初期引入高通投资,其实跟资本运作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其借此获得重要的供应链保障。在小米1和小米2发布会上,高通大中华区总裁王翔连续为其“站台”,雷军也竭尽所能宣扬“高通为全球最好的手机芯片平台”,就是双方互利的产物。 不过随着小米产能超过1500万,EMS,雷军对供应链的担心也日益剧增。在小米供应链中,高通始终处于“卡咽喉”的生死环节。这也是雷军从2012年8月小米2手机发布前后,就已计划与英伟达、联发科接连“结盟”、不惜与高通博弈,甚至放弃高通最新产品“专供”的重要的原因。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