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互联网金融“下乡记”:需求大 难题多

时间:2015-01-12 13:36来源:宏福圣速递 作者:宏福圣速递 点击:
“现在从亲戚那借钱都是两分利(年利率24%),如果去找小贷公司,要抵押房子或者车子,一般都在三分利(年利率36%)朝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干完今年,杨柏准备回原公司上班,靠天


“现在从亲戚那借钱都是两分利(年利率24%),如果去找小贷公司,要抵押房子或者车子,一般都在三分利(年利率36%)朝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干完今年,杨柏准备回原公司上班,靠天吃饭的养殖业实在太操心。

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一两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便将对外公布,根据已有消息,今年文件主题为深化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其中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健全金融支农制度等农村金融的创新发展将收录其中。

“中国解决农村的金融问题,实际上已经解决了中国50%以上的问题,”京东CEO刘强东曾如是说。在农村,赊借几乎是常态,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的新农业形态出现,农村金融困局将进一步凸显,而互联网企业对农村市场的进击,将有望让像杨柏这样的新农民,通过创新的金融方式改变缺钱的窘境。

联想、京东、阿里、P2P平台都已开始提前布局,谁先占得地盘,谁便占得先机。

◆ 农村借贷20年-演进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一直是农村贷款的主流,向亲戚朋友借钱作为发展农业的资本,是一种常态。

20年前,临近上海的浙江北部小镇菱湖,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农民“养鱼潮”,至今还有很多人聚集在上海青浦、崇明等地承包鱼塘养殖四大家鱼和虾蟹。从开塘、进鱼苗到买饲料,少说得有二三十万元的初始资金,在当时而言,这是一笔不小的钱,并因此催生出一个特殊人群:中间人。哪家要是有点闲钱,会放在中间人那放贷,急需借钱的人就会登门拜托。最高峰时期,这里的民间借贷利率曾飙升到月息3分。

“农村没有可以抵押给银行的房屋,只有地里的粮食、塘里的鱼,这些都很难作为抵押物,到农村信用社借钱还要走关系。”菱湖镇上的吴阿姨中间人的“营生”做了很多年,虽然平日只有农作收入,但通过借贷赚得的“差头”和利息,足以支撑基本生活开销。

在距离浙江1000公里的河北保定,退伍军人毛智军承包了白云山脚下的6000亩荒山,引进了市面上十分稀少的土黑猪和2000头绒山羊及波尔山羊,建起了自己的睿德绿色养殖基地。如今,他的农场搞得风生水起,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通过有机认证的绿色养殖企业,在当地超市、京东、一号店、淘宝生态农业都开设了店铺。

2011年,农场刚成立那会儿,毛智军便尝到了农村借贷不便之苦。搞生态养殖的成本远远超出了他的预算,黑猪吃的是玉米、大豆,比饲料喂养长起来更慢,一年才可以出栏售卖,还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半年多时间,他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跑遍了当地的银行和信用社,都没能贷出钱来。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