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马云谈管理:识人带人用人 CEO最该做什么

时间:2015-01-05 16:38来源:宏福圣速递 作者:宏福圣速递 点击:
“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出过一份报告,称文化的的“细分”和“异质”对创新路径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是有着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文化,这个文化从某种意

“柏林科学技术研究院”出过一份报告,称文化的的“细分”和“异质”对创新路径有着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都是有着独特且不可复制的文化,这个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企业家自己的人生哲学。

马云认为,“文化价值体系”是阿里的命脉。所谓体系,就是要落到实处的方法论,而把“文化”与“价值”融合到一起,可以感觉到马云在把阿里高度人格化。

对于企业而言,用户就是你的价值观。文化更像是价值观的解释,即你何以拥有这样的价值观。

从本文中看出,阿里的文化和价值观来源于马云的“道”。“道”即规律,就像张瑞敏说的,闻道在先,术业专攻在后。无论是管理模式、组织文化、战略制定,这些都是“道”生出的“一、二、三”。

这篇文章好就好在马云可以把“道”谈得具象,有观点有细节有层次。道生愿景,愿景生战略,战略定组织,组织定人才,这大概就是马云管理理念的一条基本主线。

版权说明:本文是华盛顿大学的陈晓萍教授和马云在2013年亚布力的一次对话,参与者还有经济学家张维迎。原文题目为《文化价值体系是公司生存的命脉》,发表在《中国管理新视野》2013年9月刊上。因为这是一本学术杂志,估计读过的人不是很多。

文化价值体系是公司生存的命脉

参与者:马云,陈晓萍(华盛顿大学),张维迎

陈晓萍:马云,你好!好久不见了,今天在亚布力见到你很高兴。我想先请你描述一下管理哲学、管理思想、管理风格,并且谈一谈你生命中哪些比较深刻的经历影响了你的这些管理风格、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这个题目很大,你可以海阔天空敞开谈。

马云:我自己觉得中国管理的思想,虽然这30年来有发展,但没有根本性的重大突破。这是我对自己和我边上所有人的观察得出来的一点总结。我发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一个企业的发展在很多时候很相似。比如美国的整个政治体制都是建立在以基督教为主的宗教信仰的基础上的,由此也形成了美国企业管理的体系里面有许多与宗教信仰相像的东西。比如你去看美国企业的运营制度体系,和教会制度有相似的地方,很有意思。再看日本,他们的文化中的精致细致管理也是一样。

但在中国,由于我们这3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上本来这个国家缺乏信仰这种东西,所以我们的管理常常是今天从这里拆一点,明天从那里拼一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文化宗教信仰是文化的根源,是管理背后的理念和思想,这是这几年我花很多时间去思考的一个问题。假设阿里巴巴要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套管理思想,但是如果我们没有一种强大的、生生不息的文化作为源泉,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管理思想,那样麻烦就很大。你今天学美国、明天学日本,你学的都是术,不是道。何谓企业之道、天地之道?你可能发现我神叨叨一会看道家、一会看佛家、一会看儒家,我确实是什么家都看。看完之后我发现,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里面,从太极哲学里面,我感受到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

陈晓萍:你能说一下太极文化中的哪些思想让你感到特别有意义吗?

马云:其实太极里面,阴、阳、盛、衰、变化,这些东西贯穿了整个企业运营管理上的哲学。比如变化,变和化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互相关联;同样,教育二字,教和育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的是知识,育的是文化;教是学校的责任,育是家庭的责任。学校以教知识为主,家庭主要以育为主,这就是文而化之,才是我们最终要得到的东西。我自己在最近四年想了很久,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东西,那就是我们的价值观或者整个价值体系。我提出了信仰这个概念,信就是感恩:感恩今天、感恩昨天,仰则是你对明天的敬畏,你对未知东西的敬畏。有了这个信仰,把它放到文化里面,就形成管理体系的价值核心,然后所有的管理都按照这个价值核心来设计。

两个独特经历:当老师、学外语

马云:我觉得我的管理思想可能与我当老师的经历密切相关,是这个经历把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肯定是个好老师。我成不了中国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后来就出来做企业了,但在企业里我却把当老师的概念套用进来了。天下所有的老师都希望学生超过自己,所以我跟其他企业家差别最大的地方可能就在这里了。很多企业家怕下面的人超过他,尤其职业经理人,怕自己的位置不保。我刚好相反,当我发现下面的人比我强时,我就想早早地训练他让他超过我。这是老师的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