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货作为消费者一项正当权利,不仅在实体店可行,国家在电商领域专门推行了“7天无理由退货”规定。但对于“双十一”销售额激增的大小电商来说,物流成本远高于实体店的退货,成了不可回避之痛。 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电商退货率平均占到销售量的25%,部分商家高达40%。今年,仅11月10日至11月17日7天时间,全行业处理的邮件(快件)量达到5.86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70%。日最高处理量是平常日常处理量(3309万件/天)的三倍。这意味着,今年“双十一”退货率仍然居高不下。 退给商家的货物中,有多少退货属于正常范围之内,又有多少退货降低了各个环节的运营效率?不管何种原因进行退货,对买家、卖家以及涉及到的物流公司都关系到运输成本、破损成本等。此外,退货还关系到情绪成本。24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认为,退货率数据对电商企业而言较为敏感,但的确是企业很重视的成本之一。 敏感的退货率 深圳市海格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格物流”)服务的对象有跨国零售集团,也有国内电商巨头。 “双十一”开始前一个月是海格物流最忙的阶段。事实上,这样的忙碌不仅备战“双十一”,也为“后双十一”退货在做准备。工厂大量的货输送给不同电商,迅速抵达全国各地配送中心,再下发到相对应的快递公司仓库,这场始于每年9月底的商品大迁徙考验着物流的各个环节。 但退货话题,依然成了物流公司为电商企业竭力守护的秘密,因为这些电商企业是其“客人”。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客人们”比外界更想知道彼此的退货率,因为这关系着自身与竞争对手之间采购与经营状况的较量。这是因为,每一位网购的消费者,下单之后,密密麻麻一长串的物流信息中,可以窥见物流环节的动态变化。这一流动在虚拟商务中的电子流程系统,与供应商、平台商、物流商等等的利益息息相关。 以物流公司建设成本为例,海格物流零售物流本部副总经理陈家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粗略划分,海格物流服务业务为两种:传统零售、电子商务。受海格物流基数小所限,电商业务一年增幅比例高达100%-200%,远超传统零售。为了应对庞大的物流运转,公司必须开拓建仓点。 作为承运商,中转货物所需的建仓成本是公司必然支付的,“这块增长非常大。”陈家和说,包括买车和投入人员成本。另一块成本巨大的是打造IT物流系统。对于海格物流们而言,这些支出如同已经启动的过山车,只能往前而不能按下暂停键,“有些地方仓库还不够,有些地方还没建立起来,所以都不知道怎么算(成本)。如果暂停下来就好算,但暂停了,又要拿钱来扩张,投资又要增大。” 物流公司的成本与退货之间有何关联?很简单,出货,对于物流公司、电商等而言,期盼是一条射线,从一个点发向另外一点,不要返还,完成买卖并实现买卖双方的皆大欢喜。但退货,相当于所涉数方再以买家为点,往回画一条射线。对广大消费者而言,这是一项可以行使的权利,对于这条射线上一步一流程的接力点而言,却是物流资源的重复支付。 “有些服务区还没覆盖到,还在建仓,但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扩张了。”陈家和说。物流公司建仓主要为配合电商,“跟着它们的布局走,它们停了,我们也停了。”物流与电商双方对货物承载的功能不同,前者主要为对货物进行暂存、补货,后者主要将所有货物集中在一起,并进行分拣。 “它们是大水池,我们是小水池,它们那个水经过我们这里。”陈家和说。在他看来,“双十一”的退货量要到12月份才到物流公司。因为那时,退货将通过物流公司流向供应商,公司将其集中并来回,一个月之内,再集中退回给工厂。“退货对电商来说不太好讲,退多退少,谁都不说,比较敏感。”他说。 不同商品退货率的秘密 “双十一”大战下来,尽管各家电商对各自的退货率守口如瓶,但不同的商品退货率高低不同,这对经营不同种类商品的电商们来说,由此承担的退货成本各有差异。 24日,京东内部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从今年1月1日起,京东自营商品就实施了“七天无理由退货”,此举比“新消法”正式实施提前了三个半月。针对自营商品,京东实施的政策是“客户购买京东商品7日内(含7日,自客户收到商品之日起计算),在保证商品完好的前提下,可无理由退货(部分商品及品类除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