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阿里小贷与银行7年竞合史 从粗放到精细

时间:2014-08-05 06:38来源:宏福圣 作者:宏福圣 点击:
3月份,银行和阿里还互相吐口水呢,不过,吐槽一时爽。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才是长久的,只要合作的双方长短互补、界限清晰,找到了舒服的姿势。其实就在吐口水的时候,

3月份,银行阿里还互相吐口水呢,不过,UPS,吐槽一时爽。基于共同利益基础之上的合作才是长久的,只要合作的双方长短互补、界限清晰,找到了舒服的姿势。其实就在吐口水的时候,双方还在谈合作。

阿里巴巴

7月22日,谈判了一年多的产品终于对外公布了,阿里巴巴集团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宣布合作,启动基于网商信用的无抵押贷款计划——网商贷高级版,最高授信可达1000万元。其中银行的角色是提供资金,阿里提供交易数据和游戏规则,高大上的银行终于开始认可互联网金融的玩法。

其实,2007年阿里就和银行有过合作,不过,这一次的合作和7年前的粗放式合作完全不同。

首先,这次的游戏规则制定者是由阿里制定,比如能给谁贷款,最高能贷多少,都是阿里说了算。其次,上次和建行的合作,坏账风险由阿里和银行共同承担,双方出资合作建立风险资金池。而这一次,坏账风险完全由银行承担,当然不是因为银行弱势,而是银行比较信赖阿里B2B平台上交易数据的真实度、以及阿里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总之,从2007年之间,阿里电商平台上的贷款业务可以大体分为三阶段。

1、2007-2011年初 阿里搭台,银行唱戏

2006年,阿里就开始考虑,如何为B2B平台上卖家解决融资难问题。不过,当时的银行主要服务于大客户、大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没兴趣。

后来,马云找到浙江省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双方的具体业务部门开始坐下来沟通。讨论了一段时间,确定了贷款的四种模式:三家以上企业组成贷款联合体的联保贷款、企业在阿里巴巴上拿到订单,再凭借订单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供应链贷款、企业凭借在阿里巴巴上的信用评价申请贷款的纯信用贷款以及抵押物贷款。

而联保贷款还是主要的贷款模式(注意是比信用贷款条件高的多的联保贷款。)。具体而言,就是由三家以上、签订了联保协议的企业相互担保,一起向银行申请贷款。这种形式等于将银行的贷款风险转嫁给联合体中的企业,同时,企业之间结成利益联盟又互相监督,能够降低不良贷款的产生。

当时的合作模式中,阿里巴巴提供了商家的信息,建行、工行提供资金,具体的游戏规则还是由银行主导。

不过,银行主导游戏规则的模式在当时也无可厚非。合作开始,恰好正逢阿里B2B平台在香港上市,当时该平台更多意义上是信息平台,上面的信息更多是基本面数据,比如卖家发布了多少产品,有多少买家访问了卖家的页面等等,这些数据含金量远远低于交易数据,对于注重风控的传统银行来说,显然远远不够。

为了打消银行的顾虑,阿里和银行和合作建立了一个风险资金池。阿里巴巴与建设银行双方各拿出2000万人民币建立“风险池”。并约定当不良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例小于1%的时候,由建行承担损失,超过1%后,阿里与建行将各承担超出部分的50%。

到了2009年8月,当时的不良贷款率只有这个比例为1.1%,远远低于银监会此前公布的1.7%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基于种种原因,到了2011年4月,双方的合作彻底终止。三四年前,双方的贷款总额不过100亿元左右。而且,当时的贷款对象并非小微卖家,只有规模相对较大的卖家才能拿到贷款,贷款额度以数百万元为主,所以,真正拿到贷款的卖家数量并不大。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