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已久的个人征信牌照终于有了眉目。 日前有消息称,央行接受个人征信牌照申请的工作已在5月中旬结束,共有20家机构提出申请。 一家北京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向《华夏时报》记者证实,该公司已提交相关申请,5月底时有央行的人来进行实地调研。 在采访中有观点认为,国内的征信服务远远不够完善,尤其在P2P这类非金融机构的领域,目前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是割裂的。征信市场的发展值得期待。 个人征信牌照加速 在央行的征信系统之外,拥有个人征信业务牌照的只有少数几家机构,其中包括上海资信有限公司。 早在2013年的6月,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正式上线网络金融征信系统,为P2P平台提供征信服务。 上海资信在6月3日向本报记者回复,截至5月底,该系统已经接入188家P2P平台。目前该系统只提供会员间的信息查询,但目标是要实现与央行个人征信系统的对接,“这也是央行对我们的要求。”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从事信贷业务的机构,都应当按照规定向央行征信系统提供信贷信息。 上海资信的人士表示,由于目前P2P的监管细则并未出台,对其是否属于金融机构也不明确,上海资信目前做的是一些基础工作。通过对会员单位进行数据接口的统一及数据的审核,系统对平台的技术能力,包括业务等会有一定的隐性要求。 然而这类愿意为P2P平台提供征信服务的平台还属于少数。 “征信机构主要以从事企业征信业务为主,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较少。征信业务收入和人员主要集中在几家大的征信机构上。”报告中称。 按照“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实行许可制,从事企业征信业务的机构实行备案制”的监管思路,去年年底,有关央行开始接受个人征信牌照申请的消息便不时见诸媒体。 日前有消息称,申请接受的工作从4月开始,已经在5月中旬完成,全国共有20家提交申请。北京的一家征信机构向记者证实,在提交申请之后,央行已完成实地调研。 我爱卡CEO涂志云早期曾参与美国FICO评分系统开发,对于国内的个人征信,他认为在几个层面上都存在缺失:“在个人征信机构方面,美国有三大信用局在收集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记录,形成并提供个人信用报告。而国内基本是央行系统一家独大,面向非金融机构的个人征信服务才刚起步;在算法模型方面,FICO的市场占用率非常大,而国内则缺少普遍接受的评分模型;对于采纳征信服务的机构来说,其自身的风控流程通常也会有相应的审批、评分模型,但也并不完善。” “现在除了央行征信系统之外,面向非金融机构或者说民间金融的信用数据非常少。因为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或个人是游离于银行之外的。个人征信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发现细分市场,成为央行征信系统的补充。行业刚刚起步,需要有更多的企业来投入。” 涂志云说。 作为起步较早的P2P平台,早在4月的B轮融资的发布会上,拍拍贷就曾表示,此次融资的用途之一就是加强建设网络征信系统,并考虑向外输出征信服务。 拍拍贷方面向本报记者回复表示,暂时没有打算申请个人征信牌照。 P2P的征信难题 由于缺少借款人的信用数据,很长时间以来,P2P平台都会要求借款人通过央行征信系统自行打印并提交个人信用报告,以掌握借款人在银行间的信用情况。 而根据最新规定,自6月3日之后,央行征信中心将对个人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实施收费,个人每年查询第3次及以上的,每次收取服务费25元。 人人聚财的负责人许建文介绍,除了要求借款人提交个人信用报告, ,他们还同时接入了安融惠众和上海资信两家征信机构。 之所以选择多家征信机构,是因为“不同的征信机构有各自的数据资源及优势领域,而在不同机构之间数据是割裂的”。许建文解释说,目前征信机构可以提供个人在不同的P2P平台的历史交易数据及在库数据,包括基本交易信息、逾期借款等。基于这些基础数据,各家平台通常还需要依据自己的评估系统再进行信用评判。 而许建文表示,从目前来看,第三方征信系统的好处显然易见,因为即便是银行的信用数据同样无法证明个人在P2P平台上的信用情况。 “曾经有借款人,基础信息审核没问题,个人信用报告没什么问题,但通过上海资信的系统查询后才发现他在好多P2P平台上有逾期。”许建文表示,P2P平台只要在系统上传逾期、坏账等交易数据后,就有相应权限可以查询个人在其他会员平台上的逾期、坏账情况,提高了审核的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