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阿里和腾讯的“烧钱”逻辑:推广移动支付

时间:2014-01-25 05:56来源:awice 作者:宏福圣 点击:
刚刚跟投嘀嘀打车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不久,腾讯又为嘀嘀打车的促销活动准备了3亿人民币现金。而另一家叫车服务——快的打车的投资者阿里巴巴也毫不示弱,再为市场送去5亿人民

刚刚跟投嘀嘀打车新一轮1亿美元的融资不久,腾讯又为嘀嘀打车的促销活动准备了3亿人民币现金。而另一家叫车服务——快的打车的投资者阿里巴巴也毫不示弱,再为市场送去5亿人民币的“红包”。一时间,打车服务成为了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疯狂烧钱的火盆。

必须承认的是,这看上去有些疯狂的注资行为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好事。一方面,用现金红利吸引租车司机和用户来使用打车服务和移动支付,能够促进这两个市场的快速成熟;另一方面,在盈利之前,像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这样对人们出行有实际帮助的服务能够继续存活下去。

不过,落回到腾讯阿里巴巴,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是——投资打车服务的价值空间有多大?换句话说,除了作为各自推广移动支付的前线阵地,相互逼着对方将投资金额水涨船高外,打车应用从业务层面上而言,对于阿里巴巴和腾讯是否有实际帮助?

我们不妨先看看另外两家互联网公司在相似领域的投资案例。首先是Google对Uber的投资——去年八月, Google Ventures和TPG共向Uber注资2.58亿美元。这背后有几个核心要素:

第一,Uber的盈利状况良好,去年获得了2.13亿美元的收入;

第二,多次提到的Google和亚马逊下一场“圣杯之战”的核心——物流领域,为此Google还推出了一日内送达服务Google Shopping Express,而不少人都知道的是,Uber已经开始在物流领域进行一些尝试:利用司机们的空闲时间,提供鲜花、冰激凌、烤肉等快递服务。引入Uber对“剩余资源”的利用模式,能大幅降低Google物流体系的成本。

第三,早在去年年初,EMS,Uber就宣布将向Google那里购买2500辆无人驾驶汽车。双方有很重要的一条协议:Uber会将自己的运输服务数据共享给Google,从而进一步改进其无人驾驶汽车的自动选路算法。当然,我认为如今还可以加上实时的交通、路况数据了。

另一个案例是刚刚获得携程6000万美元投资的易到用车,PingWest此前也报道了这笔投资背后的价值前提:

首先,易到的呼叫平台大幅提升了租赁车辆的每日订单,并每月从汽车中获取10%的营收分成(北京的这一数字为5万台),有稳定的现金流;

其次,同Uber一样,易到也开始试水短距离、定制化的快递服务,这一业务有较高的利润;

最后,作为一个在线旅游服务提供商,投资方携程的酒店、度假、旅游等业务中的有大量的租车需求,而携程又能借助平台优势为易到提供的流量红利;

所以,无论是Google投资Uber还是携程投资易到,它们的逻辑都是极为相似的——现金流健康、有盈利空间、能够成为自己核心业务链条中的一环,并协同产生价值。

而我们知道,目前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仍处于烧钱阶段,从业务上看,也与两家现在的核心业务——移动社交与互联网金融,没有太大交集。不过,在互联网巨头们即将在多个领域进行高度重合的“白刃战”的状况下,对打车服务的投资,还是有更大的价值空间可以想象的。

也许最重要的就是数据价值。公共交通数据在地图产品的竞争中变得愈发重要,而如何实时的采集数据是地图服务提供商们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遍布全城,时刻行驶在路上上出租车,显然是天然采集路况信息的最好工具。

它甚至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公共交通领域。

试想一下,如果打车应用开始提供“公交车到达时刻查询”服务应该怎么做——让用户可以通过二维码等方式“刷卡”付费,同时用户刷卡的瞬间便能够采集到公交车在每一个站的停靠信息,将这些信息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流动的全城公交地图。当然,如果再进一步,将其和路况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预判公交车的到达时间,为用户提供“打车”或是“等公交”的选择参考。同时,它也能将阿里巴巴和腾讯当下的竞争核心——移动支付的受众扩展到一个远比打车市场更广泛的领域。

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腾讯和阿里巴巴近乎疯狂的“烧钱”行为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