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公交、超市购物、交水电燃气费……拿出手机一刷就能轻松搞定,方便的手机支付对普通百姓来说已不再陌生。但让人头疼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遇到因为手机有不同的制式,不同运营商的终端彼此并不兼容等问题。这一现象在明年5月或将改变。近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了将于明年5月1日起实施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 国标从出台到制定 历经5年 据介绍,作为随着金融业务发展和移动技术革新而产生的新兴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应用涉及面比较广,从芯片、卡片、移动终端设备、POS终端到后台应用管理、发行和密钥系统、清分结算系统等,牵涉到产业链诸多环节。此前,为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国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由于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产业链上各类产品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导致市场混乱,给移动支付产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移动支付、中国联通相继出炉“翼支付”“沃支付”,银联推出“银联在线支付”“银联互联网手机支付”等,这些看上去功能类似的手机支付功能,背后的技术实现路径却各不相同。在国标的制定过程中,移动支付技术标准始终围绕由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和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展开,并最终确定,国标采用了13.56MHz技术。 硬件改造和安全问题 尚需努力 尽管跨越了标准统一的障碍,但支付行业人士认为移动支付的推进也并非一马平川。 据银联内部人士透露,由于手机支付规模还小,POS机等改造成本较大。银行卡的非接触时支付机具改造只能由银联先承担。目前近场支付终端的种种技术问题,DHL,如刷卡不流畅,导致客户体验并不好等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不过随着一定时间的行业累积,这个市场的集中度一定会提高,然而无论是运营商、银行、第三方支付都难以在封闭的市场下赢得这场生死之战。 另外,安全问题在手机支付业务中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一方面,银行需要对用户的交易密码做加密处理,如对某些重要数据做硬件加密以及相应的日志管理。另一方面,通信运营商需加强信号传输中的安全问题,防止信号被截获等。在此次公布的移动支付国家标准中,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即将实施的国标中,提出了诸多安全建议:应用程序的安装校验防护、攻击检测防护、密码算法服务防护、平台状态管理防护、安全引导防护、安全通讯机制防护、识别与认证防护、应用程序接口防护、用户安全管理防护等等。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