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网讯】9月9日消息,从信用卡商城到普通B2C,银行一直没有放弃在电商方面的努力。但截止目前,银行的网络商城鲜有成功案例,反倒充满了倒闭或者经营不善的负能量。前银监会创新监管部副主任、民生电商公司拟任董事长尹龙日前向亿邦动力网分析了银行为什么一定要转型、为什么银行涉足电商总是难以成功背后的原因,以及民生电商与银行电商截然不同的运营逻辑。 银行纷纷涉足电商 以下为尹龙自述: 银行为什么一定要转型? 首先、银行的经营模式需要随利率市场化改革而改变。现在的银行模式对利率管制依赖太严重。去年就有很多媒体报道称“银行属于暴利行业”,严格来讲,银行并非暴利,也不是绝对垄断,跟电信、石油还是有很大区别。银行内部竞争其实很激烈,但外部还是将其判断为垄断行业,为什么?因为这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太慢。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价格,而如果我们把价格管住,就很难市场化。这种情况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行业必然会发生转型。也就是说,是外部环境在倒逼着银行转型。 其次、内部客户的改变促使银行升级服务。现在银行的黄金客户、高端客户一般来讲集中在40后~70后之间,这些人比较有钱,需要银行大量的服务。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互联网,对互联网不熟悉,银行的服务能满足其需求。但80后、90后、00后成长起来成为为银行核心高端客户的时候,银行的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其需求。 再有,互联网生态、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导致社会对互联网金融有强烈需求。当互联网、移动支付、电商成为生活常态,而非临时性、阶段性创新的时候,银行如果不能填补这种生活形态带来的市场需求,必然会产生一个新的经济组织来满足这个需求,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产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实际上,所有利率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比较充分的国家,互联网金融不会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因为社会一变,金融机构会随之改变以填补社会的需求。而在价格管制程度高的国家,互联网金融的都风起云涌,因为需求太大,所以更受关注。 上述三个原因,让银行改革、银行转型成为必然。我做监管时,从2001年就觉得这是个很大的问题。2003年我到银监会后,是创新处处长,2005年升格为创新部。2003~2013十年时间,银行监管部门的明确态度是“规范与鼓励并重,培育与完善并举”。什么意思呢?我们试图通过创新的办法促进银行转型。 从05年开始,银监会试图自上而下推动银行转型,但靠行政的力量推动是很困难的。因为促使银行改革,不简单是理论问题,而是利益调整的问题。为了转型,银行要去做一些目前看起来得不偿失的事情。比如,银行喜欢大企业贷款,一笔贷款就上十亿,成本低风险小;而互联网金融需要更加灵活、细分化的产品,这种模式必然导致劳动力成本提高,贷款风险提高,大家都不愿意做。 而且,TNT,我们国家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一个事情如果没人做,那谁都不做;一旦有人做了,其它的一窝蜂就上了。 08年,我们曾经琢磨过找一家机构倒过来推动,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因为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有显著差异:商业银行的典型特征是变小为大(指银行收集民间储蓄,积少成多)、变短为长(指用户存款从活期到定期,存储时间由短变长);而互联网金融是变短为短,变小为小,有时甚至是变大为小(互联网金融对大型贷款是没有吸引力的,一个大型企业是不会到阿里巴巴贷款的,互联网金融满足的是自组织化的需求)。由于这种差异,在08、09年,很难找到一家金融机构来做成这件事。 分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