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平安互联网金融不统筹 多平台可相互竞争

时间:2013-09-06 05:06来源:宏福圣 作者:宏福圣 点击:
“平安是个相对创新、没有那么保守的企业。但即便如此,互联网对我们内部的冲击还是很大,过去一两年我们在不断克服。”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平安的科技战略具体

“平安是个相对创新、没有那么保守的企业。但即便如此,互联网对我们内部的冲击还是很大,过去一两年我们在不断克服。”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平安的科技战略具体执行者顾敏,近日在香港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如是感慨。

让市场关注的是,在互联网金融布局中,平安并未统筹互联网金融的十多家法人单位,允许多个平台相互间有竞争关系,或者有些东西是重叠的。“严格来讲我们也没有摸得到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对于互联网金融,顾敏及其所在的平安,正以一个发散的思维在布局。而在这个架构下,平安把最有粘性的产品,定格为“一账通”。

平安互联网金融:不统筹

南都:我们注意到,平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做很多事,有很多平台,但目前看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是否有一个统筹规划?

顾敏:很有趣的是,看起来平安在做很多事,但没有人在统筹。这跟我们的理念有关,这不一定对。我们不希望按照设计好的东西去做,不希望将大家统筹起来。我们允许相互间有竞争关系,或者有些东西是重叠的。你很快可以看到有不同的单位在做类似的东西。

第二个是不追求有很高的成功率。如果做10件事情,不要求8件事情成功。但我们追求一旦成功的时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宁愿成功率低一些,但若成功了,会一鸣惊人。对平安来讲,在互联网金融不断进行尝试,这也符合我们一贯的惯例,也即是说有些东西我们觉得方向上是对的,我们就去尝试。

严格来讲我们也没有摸得到我们在做什么事情。互联网金融真正的精髓不是在于某个东西对或不对,而在于是否在内部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一个组合。有些是虚无的东西,有些是实在的东西,但是这个组合共同构造成你所需要的东西。这个组合有些是会成功,有些会失败。互联网金融对平安最大影响的冲击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在推动中允许失败和错误,但还是要往前。

南都:平台的发散性,平安互联网金融有无工具将客户粘在一起?

顾敏:如果一定要说,那是一账通。每个人做不同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商业模式,怎样将这些东西拉回来?基本上有三个东西,第一个是忠诚度计划,积分,行为产生积分,我们正在进取地推动万里通积分;第二个是支付,任何事跟信息有关,跟交易有关;只要碰到交易就跑不开支付。若只有信息没有交易,起码还有积分能拉回客户。

第三个是一个沟通工具。怎么把客户拉回来,以及进行低成本的靠拢?我们会有一个类似微信的东西,我们没有准备改行跟腾讯成为竞争对手,而是准备用这个东西,使客户在整个生态圈里走。我不确定我的客户愿意用外部平台的沟通工具去碰他们的钱。

我们把客户拉到一起的是,积分、支付和通讯工具。但这三个东西都离不开一个事情,就是账户。这个账户也可以是虚拟的。这就是为什么要有一账通的平台。我们2008年开始做一账通的平台,但当时是一个很模糊的东西,现在慢慢想将他们拉到一起。

平安支付的核心:做移动支付

南都:作为平安重要的支付平台,平安付的布局和发展战略是什么?

顾敏:平安目前已收购了壹卡会和上海捷银,有了完整的牌照,没有需要再筹建第三家公司。这是两家公司,但我们管理和运作是以一家公司来做。这两家公司原来的业务做得不是很大。这两家公司的牌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壹卡会可以做预付卡,捷银有银行卡收单的牌照。做支付一定要做消费一端和商家一端,要同时有两边的牌照,才能让东西完整。

他们现在的业务不是我们收购的原因。我们要做的事情,首先要有一个O2O(线上到线下)的支付解决方案。移动支付是整个平安支付公司的最核心的东西。我们不会假设自己去跟支付宝竞争线上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假设变成快钱这样以服务商户的解决方案为主的支付公司。

未来支付工具里边,移动支付的机会非常大。平安付最核心的战略,希望在移动支付领域给商户和消费者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业内很多支付公司希望做这些事情。我们有一些优势,我们原有的客户基础和原有的客户关系,都希望能迁移到支付公司,能让他们产生第一批客户。虽然以移动支付作为核心,但原有的预付卡还会做,DHL,希望不记名的卡要转成实名移动支付的账户。

南都:中国平安预计构建支付平台的投入?

顾敏:支付这个行业,如果要做线下,成本不低。我觉得起码是一亿或十亿起算的投入。三年到五年内,这个投入不会少。但我们不会第一天就丢很多钱进去。支付是个很大的领域,如移动支付的科技手段就有很多种,要有足够大的投入。我们不会拿所有钱去赌某一种技术会赢,而是以各种方式去看各种场景怎么去解决。

(责任编辑:admin)
----------------------------------